导航菜单
服务热线:020-83399513

女企业家梁少贞:经历黄金时代 期待更美未来

时间:2014-10-13 14:54    来源:未知    作者:gdicpe    点击:


 梁少贞,女,1949年4月25日出生于广州,香港鹏兴国际建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侨商会会长,第八届“南粤巾帼十杰”之一,广州市荣誉市民。 
文/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图/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见到梁少贞,是在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的康寿颐养院的建筑工地,六栋大楼正在施工,衣着朴素的她正拿着一部老款手机打电话,进建材、发工资,事无巨细,安排得妥妥帖帖。
  回首65年岁月,梁少贞感慨万千,一直都在操心,一刻都未闲。巧合的是,每一段令她记忆深刻的经历都与这个时代息息相关:出生时还未解放,童年坎坷艰难,历经骨肉分离,却磨练出她坚强的意志;年纪轻轻投身商海,恰逢改革开放,促使她“敢想敢做”;如今,投身公益、尊老扶贫,处处可见她的身影。
  “我曾经历过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如今更期待新一轮转型升级后带来的巨大变化,那一定是美好的未来。”这是女企业家梁少贞的期待。

  坎坷童年,骨肉分离
  从年初起,为了监督颐养院的建设,梁少贞和丈夫李业顺以及两个儿子吃住都在工地上这一排矮小的平房里。梁少贞和李业顺的办公室两旁是工人宿舍、工地饭堂。这与她“数亿身家”的传闻大相径庭。
  一双舒适的平底拖鞋,一杯清茶,这是梁少贞工作“标配”。“我几乎投入了全部家底在这个养老院里,不过再苦的日子我也能过,谁让我是苦过来的呢?”65岁的梁少贞讲述了自己的坎坷童年。
  1949年4月,梁少贞出生于广州海珠桥下的一所破民房。彼时尚未解放,可国民党反动派大势已去,广州城内一片混乱。梁少贞的父亲在珠江上走船为生,日子过得艰辛,梁少贞出生前就已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一家人生计难保。梁少贞的父亲决定到南洋谋生。
  可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无法随行,梁父只好将她托付给了珠江水系走船为生的结拜兄弟。
  养父母一家生活贫困,除了梁少贞外,也有4个孩子,不去走船时,养父在城里做一些力气活,养母靠着卖布与织鸡毛扫糊口。解放后,一家人在芳村落脚,土改时分了田地,从此以种地为生。“养父母对我很好,视为己出。”尽管她年纪小小就开始下地干活,每天帮母亲织鸡毛扫到深夜,可多年后,再回想起那段岁月,梁少贞仍充满感激。或许童年的苦难正磨练出了她坚强的意志。

  历经波澜,因祸得福
  一晃十余年过去,梁少贞已到豆蔻年华。这一年,她的亲生父母来到芳村,出现在梁少贞面前,此时的她方知自己的身世。然而,梁少贞并没有跟随亲生父母远赴异国,而是选择留在养父母的身边,“我是他们一手带大的,他们更需要我”。
  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在此期间,学习成绩优异、思想品德端正的梁少贞被当时的永红公社的工作队培养成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分子。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年纪轻轻的梁少贞又先后当上了民兵队长和公社团委书记,成为公社专职干部。
  “文化大革命”期间,时任广州郊区区委书记的吕刚被造反派关进了永红公社的“牛棚”,一直敬佩吕书记的梁少贞便偷偷给他送水、送干粮,3个月后被发现,造反派开除了她的公社职务,梁少贞又重新回农村种地。不料,却也因祸得福:吕刚复职后,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善良正直的小姑娘,还给她当了一回媒人,介绍她与三元里抗英后代、先进青年李业顺相识,随后喜结连理,相伴至今。

  试水房产,初战告捷
  “文革”十年结束时,百废待兴。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9年,政策上已允许土地承包到户,也就意味着,农民可以自主发展家庭经济。务农多年的梁少贞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提出把家里的祖屋改建成新房,
  再把新房卖掉赚钱的设想。
  儿媳的大胆想法得到了曾经是三元里镇镇长、白云山农场厂长兼书记的李父认可。有了公公的支持,梁少贞说干就干,将平房祖屋改造成了一栋三层楼房,“分三次卖,赚了3万多元。”当时的“万元户”极其少见,梁少贞并未打算收手,初战告捷,她愈战愈勇,立即着手到广州东山区以“私私合建”的形式建了一栋五层楼房,将这栋楼转让给一家单位做宿舍,再利用这一笔转让资金在越秀区再建了一栋六层高的楼房,这一次,她赚了6万元,不仅让夫家还清债务,还积累了家产。
  一次偶然机会,梁少贞途经上海,想找一间旅店落脚却十分困难。这又激起了她的经商热情—广州经济迅速发展,外地来广州办事的人越来越多。梁少贞用那栋六层楼房办了一间以两个儿子名字命名的旅馆—常威旅馆,夫妻俩齐心协力,生意红红火火。
  这是梁少贞在房产市场的一次试水。不久,她远赴美国,在亲生父母的支持下,在美国做起了房地产生意,前后九年,完成了资本积累。

  漂泊多年,终回故土
  “在国外,过得再好也不是我的家。”1989年,梁少贞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鹏兴公司,试图在香港开发房地产业务。当时,国内改革开放浪潮澎湃,房产市场焕发蓬勃生机,梁少贞还发现,广州对港澳同胞在穗投资有一系列优惠政策。于是,1992年,带着对家乡的思念,在外漂泊多年的梁少贞回到故乡。
  当时,芳村一家饮料厂连年亏损,欠债400多万元,面临倒闭。梁少贞出资对该厂改造,她将厂房移出芳村,并在原厂址开发商品房,不仅救活了饮料厂,又让她回国后的第一笔房地产生意首战告捷。梁少贞告诉记者,当时她看准了市场上工薪阶层的购房需求大,于是将商品住宅开发为60-70平方米的小户型,每一个小区项目推出都会引起一阵抢购潮。
  十年投身商海,有着精明头脑的梁少贞经历了一段“楼市黄金期”。然而,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不仅让人们措手不及,也让楼市受到重创。但梁少贞早已开始物色其他领域的投资。因此,即使是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也未对她的生意造成太大影响。把握政策,见好就收,拓展领域,这三句话也许可以概括梁少贞多年的行事方式。

  投身公益,无怨无悔
  随着老龄化日趋严重,“白发经济”蓬勃发展,养老机构建设成了梁少贞如今最看重的投资方向。
  “生于斯,长于斯,我想为家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梁少贞告诉记者,尽管很多人告诉她,盖养老院是个亏钱又受累的“苦差事”,但她很乐意去做。这些年来,她先后建了4间养老院,如今在建的这间康寿颐养院是她投入最大、也最看重的工程,开工一年来已投入2亿多元,“预计完工后可为2000多名老人提供服务。”每想至此,再苦再累她也浑然不觉。
  除了投资建养老院,公益也是如今梁少贞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支持西部与大西北建设的号召,梁少贞已多次担任西北考察团团长,组织港澳实业家自费考察,累计捐款数千万元。
  连续四年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捐赠仪式上,都有她的身影,每次捐款都在1000万元以上。就连她刚接手三年多的广州市侨商会,也在各大扶贫济困活动中连续捐款过亿元。
 
 【摘自羊城晚报2014年10月3日A3版】

MORE栏目导航
MORE推荐内容
MORE热点内容